——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注重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改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是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群体给予合理补偿。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利益分配,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百盛证券,中国改革的步伐坚定向前。“十五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如何通过改革来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十五五”时期我国内外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十五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改革措施如何适应新的变化?
李佐军:“十五五”期间,我国内外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有许多方面与“十四五”期间明显不同,其中,美国掀起的“关税战”“科技战”尤其值得关注。
为了应对美国掀起的“关税战”,我国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消费投资领域的整体改革,解决卡点堵点问题,促进消费,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全方位扩大内需,弥补外需下降带来的缺口。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和贫富差距,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三是深化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消费者敢于消费。四是深化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激发乡村和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消费潜力。五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力资本,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扩大内需。六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为了应对美国掀起的“科技战”,我国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攻克重大科技难题和“卡脖子”环节,提升我国的应对能力。二是完善贯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三是改革科研投入机制,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力度,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百盛证券,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四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不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薪酬+股权+荣誉的多元激励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协同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协同推进已确定的300多项重要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李佐军:协同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政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第二,明确改革重点和顺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确定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有的改革措施需要立即落实,有的可逐步推进。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这些改革举措进行排序,对其中重要而紧迫的改革措施,抓紧向前推进。第三,做好统筹协调。运用系统观念,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注重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第四,制定科学的改革推进方案。各地方、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改革任务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科学改革推进方案,切实增强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五,鼓励地方创新和试点。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支持干部敢闯、敢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六,强化监督评估。加强改革方案评估和改革落实情况督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不断优化调整现有改革方案。同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五五”改革中的牵引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您刚才提到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应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五五”改革中的牵引作用?
李佐军:“十五五”期间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引作用。因此,要将经济体制改革放在优先位置上,抓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改革,以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改革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深化分类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抓紧出台和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宏观政策协同。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增强政策合力,减少政策内耗和不配套。继续做好政策一致性审查,更好实现各项政策的协同效应。二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形成化债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十五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十五五”通过改革来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李佐军:“十五五”规划的主线应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改革。但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首先,思想认识不一致。不同地区、部门和群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内涵和改革举措的认识可能不一致,使得在推进改革时难以形成统一的行动。其次,利益协调障碍。改革会涉及不同群体、地区和行业的利益调整,会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受损的群体会抵触改革,进而形成改革障碍。再次,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但目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还有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最后,体制机制束缚。
要克服上述困难百盛证券,需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培训和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解读和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改革部署,凝聚各方共识。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群体给予合理补偿。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利益分配,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政府和事业单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金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