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方桐 通讯员 蔡青阳 尹青 宋博
“以前手指一伸,拉环就‘私奔’;现在开罐后拉环仍连着罐子,不离不弃。”孝感市民李军来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啤酒、饮料等易拉罐的开盖方式已悄然升级。
殊不知,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技术革新。更让李军来没想到的是,这种好开不掉的易拉盖很多都产自本地汉川市。
航拍厦门保沣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湖北日报通讯员蔡青阳 摄)
2022年5月,厦门保沣实业(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保沣”)落户汉川。“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公司总厂长何志明介绍,这个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铝质易拉盖生产基地,目前已投产22条生产线,日产8500万片铝质易拉盖。2024年,公司实现产值超20亿元。
11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湖北保沣生产车间,只见一卷卷直径近2米的铝材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流动,经冲压、注胶、组合成型等程序,化作片片易拉盖。
“生产过程看起来简单,却凝聚着80余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何志明介绍,为顺应环保需求,拉环普遍从外掀式升级为内嵌式,增加了不少工艺,但社会效益显著。前者开盖后,拉环会脱离盖片,难以回收,还可能被儿童或动物误食;而后者开盖后,拉环不会脱落,可随罐体一起回收利用。据统计,每回收10个外掀式拉环,就可再造一个易拉盖。
厦门保沣实业(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调试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此外,两种设计的差异还直接体现在开盖体验上。
“外掀式拉环开启分两阶段,先拉起分离,再开启瓶盖。这个持续撕裂与弯曲的过程,不仅费力,还容易造成饮料泼洒。”公司制盖质检部经理辛玲解释说,内嵌式拉环则运用杠杆原理,以铆钉为支点,设计更长的力臂,实现拉环开启与瓶盖压下同步完成,省力又高效。
“盖子不大,内藏乾坤。一枚易拉盖,处处体现平衡哲学。”辛玲以核心部件铆钉为例,揭秘其中精妙:铆钉并非额外加装,而是盖子的一部分,经冲压一次成型,将拉环牢牢扣住;铆钉大小需精准控制,太小拉环易脱,太大则会过度压薄铝材,削弱盖子的抗压性。
厦门保沣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压薄易拉盖能节约铝材消耗,但过薄会降低罐盖尤其是拉环刻线处的抗压性和密封性,如何实现减厚度不减强度?
“通过材料优选、结构创新和工艺精进,我们在保质量与降成本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辛玲拿起一片易拉盖,指着上面精准压制出的小筋和波纹介绍,这相当于为盖子装上了“骨架”,有效增强了抗压强度。同时,在制作拉环刻痕线时,将深度精准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左右,确保既容易开启又不渗漏罐内液体。
厦门保沣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保沣的创新能力赢得了广泛认可,国内每3片铝质易拉盖中,就有一片产自该集团。如今,该集团已成为雪花、青岛、百威、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的稳定供应商,产品还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